把目光投向中国作文范文

把目光投向中国

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,他的名字就叫中国。——题记

提到中国,人们了解最多的就是北京的长城,天坛,故宫,还有就是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武术人物李小龙。

提到李小龙,人们都赞不绝口地说:chinese kongfu ,very good.。的确,他对中国带来的影响,是无人能及的。

但这些事物都属于以前了。而现在的中国,正在不断发展,不断前进着。

我们知道,载人航天,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,中国从神一到神七,每一次飞行都对前一次的飞行进行了改进完善,每一次实验都有新的收获。神七在神五的载人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航天员的出仓行走,使世界为之欢呼。

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吗?张以某所带给人们的开幕,体现了中国5000的文化精神。把绿色奥运,科技奥运,人文奥运表现的淋漓尽致。更有人说:这届奥运会是我所看到的最好看的,规模最大,场面最为壮观的奥运会。他是任何一届奥运会都比不上的。

中国的经济正在蓬勃发展,中国将在2010年举办世博会。想起五湖四海皆兄弟和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这两句中国谚语,把中国人民的热情,开放,友好都表现出来了。

我自豪,我为中国自豪!

不经意之间,对面的音响店传出了一个歌声:

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

……

……

励志句子-lizhijuzi.cn激励人生,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~

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,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,文章:把目光投向中国作文范文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izhijuzi.cn/1083.html

(0)
上一篇 2023年12月7日 上午5:32
下一篇 2023年12月7日 上午6:40

相关推荐

  • 中考作文指导_学会定中心和选材料

    中考作文指导_学会定中心和选材料 一、定好中心 1、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。一篇文章赞扬什么(或歌颂什么),批评什么(或揭露什么),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,都应该使别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或…

    中考作文指导 2024年6月14日
  •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作文素材:处处留心生活

   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:“美是到处都有的,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。” 在家里留心发生的或听父母讲过的一些趣事、伤心的事;在上学、放学的路上,留心看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3年12月17日
  • 五步,让你的作文深刻感人_高中作文指导

    五个步骤入手。 首先,注意优选能深刻表现时代特点的生活片段。如反映环保问题“乱砍滥伐、肆意破坏、硝烟战火”,最终必将导致“毁灭”的科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3月15日
  • 写好期末考试的作文五大法宝

    写好期末考试的作文五大法宝 一、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:“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,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,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。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9月1日
  • 四种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_议论文写作指导

    A.并列式。在论证中,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,这就是并列式。这种并列可以是在中心论点统帅之下的几个分论点的并列,也可以是论证过程中的几个论据的并列。在语言形式上往往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11月17日
  •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技巧

   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技巧 俗话说:“万事开头难。”对于作文来说,写好作文开头尤为重要。因为老师阅读时首先看的便是第一段,所以写作文时一定要写好第一段,紧紧抓住老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9月12日
  •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_中考作文怎么得高分

   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_中考作文怎么得高分 一、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、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、听到、经历过、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。写好记叙文,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…

    中考作文指导 2024年6月5日
  • 怎样让文章语言“活”起来:语言要简洁,求准确性

    1986年,国外某报为一场足球赛组织了一次“最短的报道比赛”。各报记者蜂拥而至,都跃跃欲试地想夺头奖。评选结果,头奖被一篇只有三个字的报道夺走。这篇报道是:…

    中考作文指导 2024年6月1日
  • 什么是比喻句

    比喻句是一种修辞手法,通过将一种事物或情境与另一种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或情境相比较,以此来形象化地表达思想或情感。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(被比喻的对象)、喻词(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)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10月14日
  • 随笔写作指要——意到笔随,轻灵自如_初中写作指导

    大凡写作,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、体认和理解,传达他们的情感、意志和态度,正所谓“缀文者情动而辞发”。只要不是命题作文或遵命文字,其文章大多都会与生活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1月3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