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文个性的失缺与对策_中学生写作指导

作文失缺了个性,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。很多人作文总是步人后尘,别人怎么认识,他也怎么认识,没有自己的见解;别人怎么写,他也怎么写,没有自己的创意。千人一面,众口一词,一个模式,一个套路,大家好像被一个遥控器控制着,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复制,因而失缺了创作个性。

文章最忌雷同,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,是没有生命力的。特别是在面对同一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,怎样独创新意,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来,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怎样才能使文章展现出独特的个体色彩呢?

一、构思立意要善于求异思维,防止趋同化。从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。

爱国家的宣传热点,写作训练的导向,还有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,在实际写作中,面对一个文题或一个材料,大家的构思立意往往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趋同化,这样的文章,首先主脑就丧失了自我,失缺了个性色彩,哪里还能给人“一看忘不掉”的感觉!苏武曾说:“文章最忌随人后”,要想写出“不随人后”的富有个性的文章,在思维方式上就应大胆求异,突破思维定势,想人所未想,发人所未发。

比如,在做“读《龟兔赛跑》有感”的作文时,很多同学思维单一,走熟路求稳当,把立意的重点确定在赞扬龟的持久以恒,锲而不舍上,人云亦云,造成“撞车”现象。也有的换一种思维方式,从另一角度切入,很有创见地提出了“乌龟的侥幸取胜不值得赞扬,真正的较量和竞争是要凭强劲的实力”的见解,就很有创新,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。

若要构思立意不趋同,还得刹住思维惯性,对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见解作深层次的思考。比如:许多中学生一写自己的生活总得意地用上“16岁的花季”一语,岂不知第一个这样作比的人是人才,第二个这样作比的人就是蠢才了。更有甚者,有的男同学已经到了要用剃须刀的时候了,还开口闭口“花季雨季”,就未免太俗太肉麻了。这些成天被“花季”一词束缚住了的同学,为什么没想到“我是一棵树”呢?一棵有18道年轮的树,经历了18年的风雨,已经非常茁壮了。同样,一些同学一写到教师,总习惯把教师比作“蜡烛”,所谓“毁灭自己,照亮别人”云云,这样的立意既平庸又荒谬,这样的话既无法让人感动,又不能概括教师职业的真正特点。为什么就不能告别习惯认识,舍弃传统见解,用太阳或灯塔来作比喻呢?一位优秀的教师,他的作用会像太阳,像灯塔一样,放出永不熄灭的光辉,他在照亮别人的同时,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,进而完善自己,怎么可以想当然地认为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“毁灭自己”呢!

二、选例论证时要敢用新材料,防止趋熟化,从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。

写文章是离不开选用事例的,但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发现,很多学生选用事例几年如一日就是这么几个事例:写到好人好事,就是列举雷锋、焦裕禄、孔繁森;写到子女教育。就是孟母三迁,岳母刻字,孔融让梨;写到爱国主义,少不了举一身正气的文天祥,抵制鸦片的林则徐;一谈起学习勤奋,或是谈意志力,把握机遇的话题,就是张海迪、华罗庚、爱迪生、爱因斯坦、居里夫人等。这些熟例你用我用,陈陈相因,毫无新意,倒成了学生们多年来的“保留节目”,制胜的法宝了。

清代的赵翼在《论诗》中说过:“诗文随世运,无日不趋新”。这就是说诗文贵在创新,那些用例趋熟,拾人牙慧的文章是毫无可读性的,因为它缺少了作者用例的灵气和个性,选用事例除了追求恰当、典型以外,还必须力求新颖,舍弃大家都用的熟例子,选用那会令读者眼睛一亮,怦然心动的新例,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事例新,应该表现为事件新、生活新、感受新、体验新等方面,新事例是阅读者的听力、目力所不及的,会使文章变得靓丽,给人以惊喜,最易出彩。怎样才能做到呢?作者一要扩展阅读范围,留心社会生活和国内外热点,为写作贮蓄“例源”,写作时才能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;二是思维不可僵化,思维的触须不可老是“顾后”,的还应“瞻前”,要避免恋旧趋熟的思维定势,多想想最新的热门话题,身边的新人新事,最新的一些读物,在用例方面充分显示出你的与众不同,从而张扬你的写作个性。

三,表情达意要刻意追求语言的鲜活独特,防止趋他化,从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。

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,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,所谓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就是这个道理。语言是最鲜活,最富有自我个性色彩的,但是由于中学生的写作用语长期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,加之平时的写作实践中不习惯于锤炼自己的语言,因而造成了语言的贫乏、干瘪,没有自己的语言体验的通病。语言总是那么一本正经、四平八稳,或老成拘谨,枯燥无味;或矫情造作、空话套话,表情达意失去了鲜明的个性。

语言的鲜活独特有个性,本质上就是语言运用的独创性,因而鲜活的语言决不是人云亦云,拾人牙慧,而是“词必己出”,“务去陈言”(韩愈语)。贾平凹的散文《延川城》写道:“这个地方花朵是太少了,颜色全被女人占;石头是太少了,坚强全被男人占去;土地是太贫瘠了,内容全被枣儿占去;树木是太枯瘦了,丰满全被羊肉占去”。作家有意不从正面去描写延川女性和男性的特征,物产风情,而是以花朵、石头、土地、树木来反衬,这样表达就新鲜,有独创,读后令人拍案叫绝。

语言鲜活有个性,还要求作者运用语言要真: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受,真实地抒写自己的体验,真实地阐发自己的见解。语言要有精度和耐咬度,这样的语言才能引人入胜,人见人爱。请看两句中学生作文的摘句——

“血可流,头可断,发型千万不能乱!”

“克隆绵羊,没爹没娘;名人出书,一塌糊涂——告诉大家一个秘密:‘某某同学居然也克隆家长签字哎!’体委大声宣布着。”

上一句是写发型风波的故事,作者很有创意地把一个陈旧的政治口号顺手拈来,加以改造,嫁接到学生生活中来,化为我用,学生的口吻,学生的天真,学生的心志,学生的机智一览无余,读后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,确实是文章中的一个亮点,文章因此而顿生文采。下一句是一位中学生札记中的句子,他用押韵的语言,比赋的手法,向大家揭示了一个“秘密”,读着读着让人忍俊不禁,思量着学生哪来的这种奇思怪想,然而,正是这些奇思怪想,倒让我们发觉了这位同学的语言天赋。

作文呼唤个性,唯有浓烈的自我个性色彩,才能使文章有风格,有特色。写作是一种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,最能承载和张扬写作个体的个性,踩着他人的脚印走不行,踩着自己以前的脚印走也不行,标新立异才能展示你鲜明的写作个性。这就要求我们要“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,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”(罗丹语),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,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。

励志句子-lizhijuzi.cn激励人生,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~

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,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,文章:作文个性的失缺与对策_中学生写作指导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izhijuzi.cn/1567.html

(0)
上一篇 2024年2月26日 下午5:41
下一篇 2024年2月26日 下午7:03

相关推荐

  • 小学生作文指导:遣词造句细推敲

   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,为表达他对钟山的怀念之情,停船瓜州时写了一首《泊船瓜州》。瓜州和长江南岸的京口(现称镇江)隔水相望。诗是这样写的:“京口瓜州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3年11月16日
  • 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浅谈_初中作文指导

    什么是话题作文? 所谓话题,就是谈话的中心,谈话的内容,谈话的由头。围绕着所给话题,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内容写成的文章,便是话题作文。 话题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: 1、相关性。话题作文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2月5日
  • 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、独特的材料_记叙文写作指导

    一、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,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,而是道听途说,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、描写。记好人好事,总是写“拾皮夹”、&ldq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8月21日
  •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:移步换形法

   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,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,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。 同一个建筑物,从不同的角度去看,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。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…

    中考作文指导 2024年5月29日
  • 议论文开头怎么写_议论文写作指导

    开头段如何写呢?张中行先生在《作文杂谈》中提出文章开头有“明说”和“暗说”两种。所谓“明说”就是在引论段中开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5年1月3日
  • 写好记人散文的五种方法之寻访式

   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:寻访缘由→寻访经过→寻访结果→寻访感想。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,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。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。如《驿路梨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4月11日
  • 主旨要小题大做_高中作文指导

    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、小文章,为大题目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,从小处着手,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,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、闪光的思想。 【策略解读】 1.切割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4月3日
  • 给结尾添彩的六大技巧_中考语文作文指导

    中考语文作文得分也是很关键的,作文分高,会把整体成绩提高上去,所以同学们要重视中考作文的分数,作文开头和结尾一样重要,有好的结尾也会给你添彩加分的。下面说说中考作文尾断写作的几个要…

    中考作文指导 2024年5月5日
  • 考场作文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

    考场作文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记人的记叙文离不开事件,但写事的记叙文和记人的记叙文写事着眼点和思路不完全一样。记人的记叙文着眼在人,以人为主,文中写的一件事或几件事都是为表现人的思想…

    中考作文指导 2024年6月13日
  • 满分话题作文点拔之二_高考写作指导

    二、话题作文的创新篇──语言求美 [策略解读] 作文语言首先要通顺。“语言通顺”就是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,不能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语言行文;遣词造句时,句式选用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6月2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