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金凤,戏曲帅旦创始人,豫剧马派创始人,著名的豫剧演员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豫剧六大名旦之一。
因心力衰竭于,于2022年5月29日上午7时15分,在青岛市病逝,享年100岁。

属老一代中跨世纪的豫剧名家,至今仍精力充沛地活跃在剧坛艺苑和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,被公认为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。代表作有《穆桂英挂帅》、《花打朝》等,有“洛阳牡丹”的美誉。曾获得“豫剧功勋杯演员”和“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”等殊荣,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。
童年的凄楚,生活的艰辛,使马金凤过早地懂得了人世的冷暖。因此,在她幼小的心灵上,暗暗立下了一个志向:学好戏,演好戏,争取摆脱困苦的境遇。这样,在戏班的破落院子里,人们时常看见一个八、九岁的小女孩,穿着破衣服,不畏寒冬酷暑,日复一日地刻苦练功、吊嗓。后来,马金凤又先后拜当时祥符调名艺人马双枝、管玉田、司凤英和豫西调名艺人燕长庚、翟燕身为师,广泛学习了这些名家的精湛艺技。这些,都为她以后在艺术上的长足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二、艺术风格
马金凤表演细腻、洒脱、生动、逼真,唱腔高亢、明快,嗓音清脆、明亮,吐字清晰,喷口爽利,行腔稳健,韵味醇厚。以小嗓为主,大小嗓结合运用。
马金凤辛勤探索,勇于创新,把豫东调、豫西调和祥符调浑然一体地融汇于自己的演唱之中。除此之外,马金凤还十分注意向其他剧种和其他优秀演员学习,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表演手段。比如,她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的水袖动作中获得有益的启示,而盖叫天的武生技艺又牵动了她的某种艺术构思。

在马金凤的唱腔里,我们还可以听到河南曲剧、河南坠子甚至京韵大鼓的旋律和韵味。由于马金凤不间断地、虚心地广收博采,并融化于自己的唱腔、表演之中,她的艺术日臻完善多姿多彩,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豫剧旦角表演艺术流派,蜚声洛阳,誉满中原。其代表作有《穆桂英挂帅》、《花打朝》、《花枪缘》等。
三、人物评价
梅兰芳先生三次观看其主演的《穆桂英挂帅》,并收其为徒;
大女儿英年早逝,她极度伤心,然而不久她就走出了悲伤的阴影。她用忙碌充实的生活,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治愈。
她常常对学生们说,人这一辈子,健康最重要。怎样才能保持健康?
第一就是,心态好。
她说,人,要拿得起,也要放得下;不斤斤计较,这个对于健康至关重要。
经常做好事,内心就会坦然。
心情总舒畅,免疫力就能提高,自然会有益于我们的身心。

心态好了,风平浪静,天下太平;
心情好了,春色光明,柳绿桃红。
马金凤说,人要想健康长寿,就不能闲着。
伏尔泰得名言至今流传:生命在于运动。
多动手做事,手动脚走路,这样全身血脉就会顺畅,气血一通,百病不生。
马金凤到了 鲐背之年,仍然要每日练功:弯腰,压腿,踢打腾跃。手眼身法步,唱念做打翻,对她而言,事无巨细都是一种练功。
她还说,不仅身体要多动,大脑也要多动。

与时俱进,人才能活得生机勃勃。妙趣横生。她跟孩子们学电脑,有时也玩一玩单机游戏,比如蜘蛛纸牌,空心接龙,连连看,俄罗斯方块等等。休息的方式很多,不一定光是睡觉,有时候相互调节,更是一种不错的休息。
说起来养生,自然离不开吃饭。
去过九朝古都的人大约知道,我们洛阳人都喜欢喝汤。什么牛肉汤,羊肉汤,驴肉汤,丸子汤,胡辣汤,不翻汤……美味营养,温暖舒服。

早上,一碗汤,提振精神,气宇轩昂;中午一碗汤,健脾养胃,苗条健康;晚上一碗汤,安神补脑,睡觉真香。
马金凤晚年,在饮食上,以清淡简约为主,以少吃为贵。
馍、菜、汤,基本上一成不变的一日三餐。
吃蔬菜方面,她讲究合理搭配,五颜六色,爽口爽心。
她做得汤,以面食为主流,白面汤、黄面汤,杂面汤,利于消化吸收,不给肠胃造成负担。
脾胃安和,也能让睡眠质量大大提高。
睡眠好了,对于人的健康,都是最好的保证。

我们来总结一下,马金凤的养生之道。
就是以下四点:
心态好,心情好,不计较;
多运动,多动脑,人不老;
粗茶饭,多蔬菜,脾胃好;
吃的少,负担小,睡得饱。
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,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,文章:豫剧大师马金凤个人资料简介及作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izhijuzi.cn/158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