费孝通的乡土中国(读懂农村,才能读懂中国)

为什么中国人死后要叶落归根?

为什么总说中国是人情社会?

为什么“各人自扫门前雪”的私德观念根深蒂固?

这些问题或许会从阅读费孝通先生的《乡土中国》中,得到解疑释惑。

《乡土中国》,从乡村社区、文化传递、家族制度、道德观念、权力结构、社会规范、社会变迁等宏观角度,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结构的经典著作。

费孝通的乡土中国(读懂农村,才能读懂中国)
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
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中,愿《乡土中国》给予我们前进的智慧和力量。

01 时 代 背 景

抗日战争结束后,中国农村广袤的乡土家园,百废待兴。

在这一背景下,中国知识分子们饱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,纷纷投入到关系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时代洪流之中。

费孝通的乡土中国(读懂农村,才能读懂中国)

当年的费孝通,一名年轻有为、学贯中西的西南联大教授,通过实地调查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论著,作为给学生们系统讲授“乡村社会学”这门课程的材料,其中的14篇总结出版为《乡土中国》

费老把中国广袤的农村社会称为乡土中国或乡土社会,但这并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,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体系的总结与凝练。

《乡土中国》是从社会学的角度,探讨了“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”的时代命题。

02 乡 土 社 会

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。

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,生活隔离、往来疏少。

传统乡土社会是具有地方局限性的,过去大部分中国人的常态就是终老故土

就像以前农村很多文盲,一方面是由于学习识字不方便,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生老病死都在村寨的人来说,“识字”对于他们都社交、劳作、生活、娱乐并没有太大帮助。

不像城市里,如果不识字,可能连吃饭、买药的店铺都找不到。

费孝通的乡土中国(读懂农村,才能读懂中国)

在乡土社会里,法律是没有存在意义的。

因为,这里是一个“熟人”社会,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。

人们从熟悉中得到信任,得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。

现代,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里,熟人社会的传统习俗已经难以约束彼此。

就像在农村,家里有人敲门,你问:“谁呀”?

门外十有八九会大声回答一个字:“我!”

这是因为熟人社会的听音辨人

如果在城市,你这样回答,基本上不会有人开门。

于是,在现代社会学概念里,我们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: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。

尽管现代科技飞速发展,传统礼俗社会和现代法理社会之间的碰撞,仍然时时刻刻在影响我们的生活,让我们持续纠结于“找熟人”还是“找法官”。

03 差 序 格 局

俗话说:“一表三千里,一堂五百年。”

这句话,用来形容表亲、堂亲这些亲戚的人数之多、范围之大。

就像《红楼梦》里贾府的大观园,可以住着贾宝玉的堂兄贾琏、堂嫂王熙凤,也住着姑表林黛玉、姨表薛宝钗。

费孝通的乡土中国(读懂农村,才能读懂中国)

说明传统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,是一个极富伸缩性的网络。

所以,费老提出了“差序格局”的概念:在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中,每个网都是以“自己”为中心,划分出远近亲疏有差异顺序的人际关系格局。

就像把石头投入水中,产生的水波纹一样,一圈圈推出去,愈推愈远,也愈推愈薄。

自内而外的亲疏远近,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。

这个富于伸缩人际圈的大小,会因中心势力的大小而变化。

费孝通的乡土中国(读懂农村,才能读懂中国)

而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,则像农村捆柴一样,每个人就像一根柴,一定是属于某一捆,也就是属于某个团体,也就是“团体格局”

比如“家人”,在西方社会里,没有特别强调的话就是指“妻子和孩子”;

在中国社会里,这一概念就变得伸缩自如,叔伯姑舅姨侄外甥,都称得上或称不上家人。

我们明白了乡土社会中能放能收、能伸能缩的差序格局,也就明白了社会中“私”的问题,因为这是依靠一根根私人关系搭建而成的社会关系网。

在这种以己外推的人际网中,“忠、孝、悌、信”等维系这种私人关系的道德因素就格外重要。

费孝通的乡土中国(读懂农村,才能读懂中国)

在长期劣币逐良币效应下,公德心逐渐被自私心驱走。

“各人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”成了流传千年的道德习惯。

不过,数千年以来,封建统治阶级推崇的孔孟的“仁爱忠孝”、佛教的“向善舍己”等道德观念,有效补充了“团体道德”的缺乏。

今天,我们要重振文明乡风,如何利用村规民约、志愿服务等现代理念实现克“私德”而扬“公德”的目的,也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。

04 礼 治 秩 序

相较于现代的“法治”社会,很多人说过去农村是“人治”社会,这是不准确的。

法治,是“人依法而治”。

法律,需要人去执行。

所以,费老说,中国乡土社会是“礼治”

礼,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。

礼和法的区别,在于维持这种规范的力量。

法,依靠国家强制力执行;礼,依靠乡土社会传统执行。

礼,并不是只是文质彬彬的“礼仪”,礼也可以杀人,也可以“野蛮”。

封建帝王死后,一些妃子、宫女要陪葬,这是“礼”;

古代女子和丈夫以外的人发生关系,被浸猪笼,也是“礼”……

礼,大多时候并不是靠外在的强制力推行,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感,使人铭记在心。

费孝通的乡土中国(读懂农村,才能读懂中国)

礼治是传统,是乡土社会的特色,是在长期时代变迁中逐渐形成的,是这个社会历史维持的秩序。

中国长期处于乡土社会的蜕变过程中,原有的封建礼治还长期根深蒂固于广大民间。

如果不从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上进行变革,一味地推行法律和法庭下乡,结果是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,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先发生了。

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

尽管《乡土中国》是一部70多多年前的“老书”,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有些略显老态。

但是,常学常新、常悟常新,费孝通先生对乡土社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,将为我们理解中国农村、推进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。

这或许就是《乡土中国》的时代价值所在,也是我们重读此书的理由。

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,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,文章:费孝通的乡土中国(读懂农村,才能读懂中国)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izhijuzi.cn/28328.html

(0)
上一篇 2024年8月6日 上午6:27
下一篇 2024年8月6日 上午10:29

相关推荐

  • 《小孩》读后感(愿你历经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)

    《小孩》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冰,他自称是个野生作者,也是个说书人。 这本书是他闭关9个月,在2019年推出的新书。 此书被称为他的六姑娘,赤城干净坦荡明媚。 本书总共有九篇文章,分别是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4年5月22日
  • 目送读后感(人生路上,学会珍惜)

    龙应台的“人生三书”买来已有一段时间了,但是一直没能读它,近期得空,捧起《目送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。其中最后一段话令我回味无穷:“我慢慢的、慢慢的了解到,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4年4月4日
  • 幻想作文:我的魔法日记本作文1000字

    我三步并作两步冲进教室。还好,早读课没迟到,老师也没有来。我刚好奇地掏出《魔法日记本》,讲台敲得啪啪啪响,英语老师郑老师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讲台上,他大声宣布: “注意,下面开始英语…

    2024年1月23日
  • 超强台风观后感,国产气象灾难片开山鼻祖

    2008年,冯小宁的《超强台风》上映,此片号称国内首部灾难大片, 使用了大量的模型和电脑合成技术。用今天的标准来看,不论电脑合成还是模型场景技术都较为一般化:模型较小,逼真程度有待…

    2024年5月10日
  • 雾都孤儿读后感(对善良的坚守)

    《雾都孤儿》这部书大致分为14个部分,它向我们描述了奥利弗坎坷的人生。从小,奥利夫就受到命运的摧残。刚出生便与自己的生母阴阳相隔,而众人又不知道奥利夫的父亲是谁。幸好有一家专门收养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4年4月10日
  • 格林童话作者的简介

    《格林童话》的作者是格林兄弟,分别是雅各布·格林和威廉·格林两人。他们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、语言学家,他们二人都喜欢搜集民间故事和传说,因为兴趣相同、经历相仿,所以被人们称…

    2024年6月22日
  • 东京审判观后感,铭记不该忘却的历史

    历史的土壤已经深深沉淀,但当我们去搅攘时,却发现全是血和泪。夹杂着愤怒、无奈、自豪看完了《东京审判》。感情被情节烧得炽热,神经像紧绷的弦,无论是隔着屏幕观影者紧握的拳头,还是感同身…

    2024年7月13日
  • 树下野狐小说搜神记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

    中国的神话故事,如同广阔的江河,你不需要探寻源头,故事的本身就会让人沉醉其中;上古三皇五帝的时代,更是流传下了无数的永恒,那是每个人心中最神秘,最传奇,最向往的洪荒时代。 今天,我…

    2023年11月9日
  •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(人的一生,都在为选择买单)

    N年前看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书《安娜卡列尼娜》时还不明白她在和渥伦斯基私奔后的结局何至于那么悲惨,现在却有些想通了。丈夫给她的爱是感情上的淡然,你不说需求我也不做主动,只要给她优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4年4月7日
  • 考察学习心得体会范文(乡村振兴学习考察心得体会)

    我们到江西省横峰县和浙江省龙游县、开化县考察学习乡村振兴、美丽乡村建设等先进理念和举措,四天的考察学习,感受颇多、收获满满。 一、所看所听、所思所悟 从一路所看、所听情况来看,横峰…

    2024年8月2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