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年的主要内容和讲解

多年前,高尔基跟好友列宁聊起自己的童年往事。

待他讲述完毕,列宁的眼中早已饱含泪水。

列宁对高尔基说:“我的老朋友,在这一切写下来吧,这是多么富有教育意义!”

于是,高尔基记录下了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国为大背景,自己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。

在《童年》这本书中,高尔基化身为主人公阿廖沙,在尘世之间,艰难生存,苦中作乐。

生在一个残缺的家庭,处在充满暴力的环境,人就应该无可救药地沉沦下去吗?

阿廖沙用自己的经历,传递给人们的答案,掷地有声:

我们无法选择怎样的出身,但却可以选择怎样去生活。

原生家庭欠你的,你完全可以靠自己赢回来。

童年的主要内容和讲解

1

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

书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惨的,3岁那年,父亲因意外离世,懵懂的他,瞬间成了半个孤儿。

母亲太过悲伤,基本无暇顾及他,便把他送去了外婆那里。

而这,仅仅是他噩梦的开始。

在阿廖沙的印象里,外婆家中几乎从来听不到笑声,生活在这里的人们,总是大声嚷嚷,互相威胁、吵闹。

外公是以前在伏尔加河做过纤夫的莽汉,后来开了染坊,哪怕小有所成之后,暴脾气却丝毫未改。

有一次,阿廖沙偷偷把家中的桌布染成了深蓝色,就遭到外公的一顿毒打。

他因此生了一场大病,一连好几天,躺在床上动弹不得。

两个舅舅是十足的败家子,他们为了分家,时常在家中大打出手,甚至幻想着杀了自己的父亲,好继承家产。

原本应该是阳光快乐的童年,在阿廖沙看来却充满黑暗与窒息。

这部书的评论区里,无数网友对阿廖沙的经历感同身受:

我的父亲脾气十分暴躁,在家经常喝得酩酊大醉,稍不顺心,就对我大打出手;

我一直辗转寄居在亲戚家,习惯了看别人脸色,从不知道爱和温暖长什么样;

我父母的眼里,只有钱,我能拿出钱的时候,我是他们的女儿,拿不出钱来的时候,他们便嫌恶我,比看见苍蝇还恶心。

一桩桩,一件件,看得人触目惊心。

傅首尔曾在《奇葩说》里讲:“这个世界,本就不公平,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,有人含着一口痰出生。”

有一个很扎心的现实是:我们每个人,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。

有人生来就带伤行走,终其一生也无法治愈。

有的人幸运得到救赎,却始终抹不去那一缕晦暗的底色。

无法选择自己出身的我们,跌跌撞撞,逆风而行,每一步,都走得如履薄冰。

童年的主要内容和讲解

2

学会与原生家庭和解,是最难的修行

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·卡德勒曾说:

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,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,来自于家庭。

在被阿廖沙称作“人间地狱”的外公家,他的日子过得十分压抑。

生活的窘迫、无故的毒打和被抛弃的恐惧,一直如乌云般盘踞在阿廖沙的心里。

饶是如此,阿廖沙却从未抱怨命运、憎恨母亲,而是试图去理解母亲的无奈和困苦。

母亲的一生,是流离而悲惨的。

小的时候,暴脾气的父亲对她非打即骂,两个哥哥冷漠无情,一直觊觎属于她的那份家产。

长大后她好不容易找到相爱的人,丈夫却又猝然离世,几个孩子也相继夭折。

母亲偶尔心情好的时候,也会笑吟吟教阿廖沙识字,大声称赞自己的儿子。

但当生活的愁苦袭来,她又一副冷漠疏离的表情,让阿廖沙忐忑不已。

说到底,爱是本能,更是一种需要习得的技能。

父母的爱,或许笨拙、无力,但那是由他们的经验和经历造就的。

作家麦家12岁那年,因为被同学辱骂自己的父亲是“牛鬼蛇神”,和同学打成一团。

被揍得鼻青脸肿的麦家,却再度遭到父亲的毒打,用力的两个耳光,扇得他鼻血直冒。

小小的他不明白,为何自己帮父亲出头,他要这般不留情面?

他这一记恨,就是十多年。

那些年,父子俩从不说话,他发奋读书远走他乡,每每写信,也从不提及父亲。

直到他后来自己有了儿子,才逐渐明白,那一次令他刻骨铭心的毒打,是父亲在特殊时代给他的保护,那些沉默寡言,隐藏着无言的深情。

想起知乎上曾有个话题:“父母与子女之间最大的隔阂是什么?”

有个高赞回答说:“是时代、经历、眼界的不同,让他们根本无法了解对方,因此相爱相杀,两败俱伤。”

父母的爱,年纪尚小的时候我们可能无法懂得,但当我们长大,也到人间去历练过,就会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与伤痕。

有些爱,我们身处其间时无法识别它的真实面目,但终有一天,我们会读懂隐藏的那份不舍与柔情。

生而为人,谁都不易,试着原谅与包容父母的局限,与自己的过去和解。

让过去的过去,才能得到新生,放下了该放下的,才能重新启程。

童年的主要内容和讲解

3

原生家庭欠你的,你要自己赢回来

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:

不是每个创伤都是灾难,除非你允许这个灾难发生。

落在我们头上的境遇是好是坏,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。

书中有这么一个人,她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父亲,跟着穷苦的跛子母亲四处乞讨,周日就到教堂门口等着别人的施舍。

十岁之后,母亲不好意思带着她要饭了,便开始教她学习织花边。

很快,她就成了她们那一带织花边的能手,有了独立谋生的底气。

嫁了人之后,她认真地爱着她那暴脾气的丈夫,用心照顾着家中的每一个孩子。

命运苦厄中,她的心中却一直住着一位仁慈的上帝。

这个人,便是阿廖沙的外婆。

在阿廖沙昏暗晦涩的童年里,外婆是最温暖鲜亮的一抹底色。

她会编温暖的故事,讲给自己的外孙,会对街边流浪的人,施以援手。

乐观坚韧的外婆让年幼的阿廖沙懵懂地意识到:

虽然我们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,但我们却可以选择怎么样去生活。

昏暗的时日里,阿廖沙也如饥似渴地从周围汲取成长的养分。

在温柔的外婆身上,他学会了对他人温柔以待;在孤苦伶仃的房客身上,他学会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。

天气晴好的日子,他与童年玩伴,串街走巷拾破烂,以此补贴家用。

遍地污泥的生活中,阿廖沙和他的外婆,凭着强大的信念,在忧愁压抑的空间里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星。

书中的阿廖沙的境遇,也是高尔基真实的童年经历。

他在回忆起自己过去的悲惨遭遇时,感慨道:

童年的苦难,会教会你成长。

高尔基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,幼年父母双亡,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。

后来外祖父破产,十岁的他就开始在社会上流浪,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,但一直对阅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。

漂泊的底层生活,人们的困境与挣扎,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,最终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。

作家廖一梅曾说:“人应该有力量,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出来。”

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根,但并不是一个人的宿命。

父母给了我们生命,但那并不是全部的我们。

我们起初弱小,但总会长大,那些让我们受伤的地方,最终会长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。

东野圭吾曾说:

谁都想生在好人家,可是一切无从选择,命运发给你什么样的牌,你只有尽力打好它。

真正勇敢的人,即便命运给了一副烂牌,也能将它打乱重组,最终打出王炸。

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,不是为了被外界所打败,而是为了战胜原本怯懦的自我。

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,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,文章:童年的主要内容和讲解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izhijuzi.cn/28357.html

(0)
上一篇 2024年8月7日 上午2:36
下一篇 2024年8月7日 上午6:38

相关推荐

  • 辰东小说神墓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

    今天,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短暂的,你方唱罢我登场,各领风骚数百天,如果说往日的经典作品还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,今天每一本网络小说都成为了鱼的记忆,没有谁能成为恒久的热点。 于是在这…

    2023年11月6日
  • 减肥专家小说星辰之主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

    网络小说发展到今天,每一个作家都呈现出自己的风格! 无论是辰东大气磅礴的仙侠文;还是乌贼文笔细腻、构思巧妙的玄幻小说;亦或者知秋如同电影般的奇幻小说,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。 …

    2024年2月2日
  • 孔乙己读后感(生命的呐喊)

    以前当学生读书时,学完《孔乙己》这篇课文,大概因为年龄还小的关系,读完并无什么感慨,只是人云亦云地觉得孔乙己是一个迂腐可笑的读书人,再多的感想就没有了。近期又重读了《孔乙己》,甚至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4年4月7日
  • 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究竟谁赢了

    在《西游记》中,孙悟空曾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会,引发了一系列事件。 观音菩萨去参加蟠桃宴会,看到宴会一片狼藉,就和众神去见玉帝。听玉帝说是悟空大闹蟠桃会,李靖捉拿不住时,她就让木叉去…

    2024年7月4日
  • 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内容,汤姆的五次历险经历

    小说中的主人公汤姆·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。他父母早逝,随波丽姨妈生活,而姨妈却管不住他。 汤姆想象力丰富、喜爱冒险,他讨厌教堂里枯燥的说教,厌恶学校里毫不趣味…

    2024年6月20日
  • 爸爸写给儿子的一封信(很感人的信)

    侨宝: 这是爸爸另一种跟你沟通的形式,就像睡前的绘本,当然现在的你还是需要爸爸读给你听,望你有天亲启,来读懂爸爸此时的心。 2013年10月,记得爸爸妈妈在北京工作,你悄悄地走进了…

    2024年1月25日
  •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,一个讲良心的药贩子的故事

    看了徐峥演的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,感怀不已,本片题材取自一个真实的现实故事,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。 从影片的故事主题来说,非常的令我感动,可以说本剧是一个社会小人物的心路历程,男主开始…

    2024年5月9日
  • 郁雨竹小说农家小福女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

    今天是一个男女平等的时代,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,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的平台。 就像我们今天推荐的这本小说,作者用温馨的文笔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幸福快乐的女主。它就是: 网络作家郁雨竹…

    2023年10月26日
  • 朝花夕拾读后感(一边怀想,一边遗忘)

    鲁迅的名字,是家喻户晓的。读到他的文章,却是在课本里,课文叫做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,是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中的一篇文章。鲁迅在我的心目中,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,加上他是“家喻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4年4月29日
  • 红岩读后感1000字(珍惜现在的每一天)

    这个假期我读了《红岩》这本书,这本书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,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前,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。 在《红岩》中的许多地下党同志我都十分敬佩。例如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4年3月1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