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溪笔谈作者沈括,从书生到科学家,人品真的差吗

在宋朝历史上,沈括是政治家、自然科学家,其所著的《梦溪笔谈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,创造了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。但成绩归成绩,学术归学术,其实,沈括的人品在宋朝还是广受诟病的。

梦溪笔谈作者沈括,从书生到科学家,人品真的差吗

王安石变法,得到了当朝皇帝的支持,也得到了许多大臣们的支持,这其中就有沈括。凡是在重要会议场合,必然要称赞新法的诸多益处,表示自己全力支持新法。对于他的这种鼎力支持,王安石自然感激不尽,也没少在皇帝那里说沈括好话,皇帝被王安石说动,即命沈括为访察使,下到各地察看变法执行情况及效益。

沈括下去转了小半年,回来后向皇帝讲述了各地新气象,皇帝非常高兴,称王安石、沈括为肱股之臣。这个时候,沈括官场生涯可谓达到了顶峰。话说到这里,如果说沈括真的懂新政,真心支持新政,这番溢美之辞值得称赞。可是,沈括到底是不是这样呢?说的这番话是不是真的呢?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却完全暴露了沈括的企图。

梦溪笔谈作者沈括,从书生到科学家,人品真的差吗

王安石变法到了后来,因为触及各方利益矛盾,变法变不下去了,宰相也被罢免了。按照先前沈括对王安石的态度,这个时候,他应该站出来拉王安石一把,共同出力再推新政。可谁都没想到,自从王安石被罢相后,沈括突然间变脸了。

没过几天,沈括便向当朝宰相吴充上了一折,把王安石批得狗血淋头,一一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。

吴充顿时感到十分气愤,你沈括先前是怎么表扬新法的,好个家伙,王安石走了,你又开始贬低新法,你这完全是墙头草行为,完全是在为自己捞资本啊,这事后来宋神宗都知道了,从此对沈括烦感至极。

1065年,苏轼进京并被安排进了史馆,与沈括同在崇文院任职。二人本无瓜葛,但由于苏轼当时反对新法,而沈括看王安石得势,支持新法,二人有了一些争论。苏轼雄辩,沈括有时在言语是吃亏的。

苏轼外放杭州通判后,二人从此再无争论。这一年,沈括被任命为两浙访察使,到了杭州。苏轼见老同事过来,热情接待。至于以前的争论,已经有了胜负,苏轼外放说明沈括已经赢了。

梦溪笔谈作者沈括,从书生到科学家,人品真的差吗

苏轼为人豁达,见老同事来了,自己现在也是远离权力中心,以为过去的事就过去了。可沈括可不是这样想,他问苏轼,这几年可有诗词新作,苏轼谦虚地说了一些。沈括便将自己的身段压得很低,求赐新作拜读。

苏轼没多想,便将近期的新作抄了一些给沈括。谁知,这一抄可好,给自己招来了大祸,沈括对于以前苏轼在京城与他辩法时败阵,还在耿耿于怀。于是,他从苏轼新作中扣字眼,并作了歪曲解读,将所有他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全都作了批注,并密呈与苏轼有过节的御史台李定。李定看到机会来了,哪里会放过,立即把这个密件呈报皇帝,说苏轼的诗词中讥讽朝廷,这就是著名的“乌台诗案”,最后差点要了苏轼的命。

搞笑的是还在后面,永乐之役失利后,镇守米脂的沈括负有救援不利的责任,被闲废在润州。这时苏轼得势,沈括便极尽羡媚,对苏轼迎谒“甚恭”简直让人瞧不起,苏轼当然也不会理他。知道再无希望的沈括,只好窝在家里,天天写他的《梦溪笔谈》了,直到最后离世。

看来,沈括这一辈子很想在政治上有点建树,但最后郁郁而终。这谁都不怪,恐怕只能怪他自己了。

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,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,文章:梦溪笔谈作者沈括,从书生到科学家,人品真的差吗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izhijuzi.cn/5591.html

(0)
上一篇 2023年11月26日 上午2:50
下一篇 2023年11月26日 上午4:23

相关推荐

  • 读后感作文500字,读《匆匆》有感

    读了朱自清的散文《匆匆》,让我深受感悟,思绪万千。《匆匆》使我真正明白了“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”的道理。 “燕子去了,有再来的时候;杨柳枯了,有再青的时候;桃花谢了,有再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4年3月19日
  • 水浒传故事情节,主要人物情节概括

    智取生辰纲 起因:杨志充军大名府留守司。留守蔡京女婿梁中书看中了杨志的武艺,要杨志护送价值10万贯钱的生辰冈到东京为蔡京祝寿。 经过:此事被赤发鬼刘唐打听到后,劝晁盖劫下这批不义之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4年6月21日
  • 逃出克隆岛观后感(人类为了生存,有多不择手段)

    《逃出克隆岛》这部电影从片名就看得出来,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克隆人的故事。这是一部05年的科幻悬疑片,由伊万·麦格雷戈饰演男主,斯嘉丽·约翰逊饰演女主。这部科幻电影总体来说还不错,商业…

    2024年5月3日
  • 凡卡读后感1000字优秀精彩范文

      今天,老师领我们学习了《凡卡》这一课,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凡卡9岁做学徒穷苦的悲惨命运,读后,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。   当我读到凡卡做学徒的时候受到的种种折磨时,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3年12月10日
  • 伊索寓言读后感(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)

    《伊索寓言》是通过那些简短的小故事来体现生活中的那些真理。这些小故事简短,有趣,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。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:“龟兔赛跑”,“狼来了”,“鹬蚌相争,…

    2024年4月8日
  • 孔乙己读后感(生命的呐喊)

    以前当学生读书时,学完《孔乙己》这篇课文,大概因为年龄还小的关系,读完并无什么感慨,只是人云亦云地觉得孔乙己是一个迂腐可笑的读书人,再多的感想就没有了。近期又重读了《孔乙己》,甚至…

    体裁作文 2024年4月7日
  • 灵魂歌王观后感,唱尽人生沉浮

    今年我坚持每周看一部电影,这部是今年的收官影片。没有特别挑选,只是因为它是我在豆瓣上标记最早“想看”的电影之一。看完发现,这种名人传记类的电影,倒是十分适合拿来总结一年的经历。 男…

    2024年5月8日
  • 围城读后感(抱怨是本能,自渡是能力)

    “天下只有两种人。譬如一串葡萄到手,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,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。”这是我看钱钟书先生《围城》感受最深的一句话。 前段时间趁着无聊打发时间就把钱钟书先生的《围城》…

    2024年4月19日
  • 双城记读后感(人性的悲剧,一直在重演)

    《双城记》由英国作家查尔斯·狄更斯著作,狄更斯出身贫寒,几番辍学,为了生计早早步入社会。他的作品多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“小人物”的生活遭遇,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。…

    2024年3月31日
  • 穹顶之下观后感(被囚困后的群众心理)

    穹顶之下,每每想到这个都会惊叹美国编剧的脑洞,以一个封闭的空间,淋漓尽致的将人性中的美与黑暗最大的呈现在观众面前,使人置身其中,去思考,若我是其中的一员,我能否可以从一而终? 故事…

    2024年4月1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