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事开头难_高中写作技巧

“万事开头难”,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,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。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,不罗嗦,切入正题迅速。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,在略加修饰后,也必须迅速入题,切忌修饰过长。

1.直入法。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。开头不加任何修饰,直接进入正题。这种方法干净利落,简洁明快,易为读者接受,适用于记叙文、议论文等文体。如优秀作文《对自己微笑》开头:早晨起来,对自己微笑,让自己带着美好的心情出门;夜晚归来,对自己微笑,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。是的,对自己微笑,是我们拥有快乐的重要方式。

2.悬念法。文章一开始就设置疑问,能吸引读者往下看,让读者找出答案或在文章后点出问题的答案。如2004年高考佳作《文化的性格》开头:万物皆有性格,水有水的性格——灵动;山有山的性格——沉稳。文化亦应有其性格,但文化的性格是什么呢?是水的灵动还是山的沉稳?

3.修辞法。在文章开头,用一两种恰当的修辞格,可以给人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。如优秀作文《什么才是美》开头:“砰!”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,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,“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,今天我们的主题是‘什么才是美’,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、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。”

4.引用法。开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,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,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。如优秀作文《圣者与小偷》开头: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,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:“我之所以成为圣者,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,我的就是大家的。”悠悠岁月,弹指一挥。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,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:“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,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,大家的就是我的。”

5.题记法。如2004年高考佳作《带上自信上路》开头:“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,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涛,而是心头矢志不变的罗盘:自信。——题记”

总之,在方法上,可以设置疑问,吊起读者的胃口;可以单刀直入,切入正题;可以运用修辞格,营造一种氛围;可以抒情开篇,拨动读者的心弦;可以引用名言,显得精炼又深刻。无论哪种方式,都应力求避免矫情、堆砌、言之无物。

【例文解剖】话题:包容(200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)

包容

清晨,阳光透过窗帘柔和地射在卧室地板上,善良的窗帘并没有阻挡太阳,而是宽容地把它放进来。窗台上的那缸金鱼正欢快地游着,感谢阳光的普照。我把刚买来的一袋子小鱼倒进鱼缸。“老住户”和“新朋友”相互碰碰尾巴算是默认了,我突然觉得包容让整个世界变得如此和谐。

沐着灿烂的阳光,我准备调色作画,把红黄两种颜料挤在一起并调匀时,两种颜色都舍弃了旧有的颜色,以共同的橙色出现在调色盘上。红色不再是“张牙舞爪”,它吸收了黄的温柔,放弃了自身的强硬;黄也不再“咄咄逼人”,主动吸取了红的鲜丽,把自身的光亮隐藏了起来;新产生的橙色正是由于红黄两者的相互包容,才变得既温柔又鲜丽,同时又不失红的醒目与黄的亮丽,看来红和黄没有完完全全消失,只是隐藏自身的一些不足,相互包容了对方。

生活中需要包容。我们不能一味地展现自己,甚至排除异己。“强中自有强中手”,想要不断进步,虚心地接纳他人,大度地容忍他人是很有必要的。

曾经看过一篇哲理散文,讲一个聋哑孩子将录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,试图学习英语,起初招致邻居的不满。慢慢邻居们便都包容了那个可怜而勇敢的孩子,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在罹患疾病后都有勇气重新来过,也不是每一个残疾孩子,我们都能遇到并且包容,为何不尽力去理解身边这一个呢?他也是你宽容的对象之一。

和家人朋友一起谈天的时候,每个人都各抒己见,一时间嘈杂的声音从各个角落传出,不仅听清不他人的观点,就连自己的立场也被搅乱。此时为何不静一静,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呢?即使他人的想法和你相差甚远,但那毕竟也代表了这世间一种独立的声音。汲取别人的思想,博采众长未必有坏处。包容常带来许多有益的建议,耐心听完别人的话,或许你的灵感将会就此产生呢。

山之所以青,归功于树木的生长,虽然树木从山上获取大量养分,但也为这满山的青翠,高山包容了树木;水之所以活,是因为鱼嬉戏游弋,虽然鱼群会把水搅浑,但为这水的鲜活,水包容了鱼群。而正是如此,大千世界,不会人人相同,总有你不喜欢的性格,总有你的满意的做法,试着包容别人:对别人无意的伤害给予尊重……这样的包容,自我便会得到一种回报,回报来自他人对你的尊重,亦来自他人对你的包容。

鱼缸里的小鱼们依旧自由自在,在阳光普照下嬉戏,不管它们的颜色有何差异,样子有何不同,他们彼此都默认了,吃同样的食物,感受同样的阳光,在同一缸水中共同生活。

惟有包容,生活才能继续这样多彩与快乐;也惟有包容,生活才会充满乐趣与生机。

解剖:本文开头新巧。很多考生写议论文只是把精力放在中间论述部分,而忽视了开篇。读本文第一感觉便令人耳目一新,作者巧妙地选取了“金鱼们”互相“包容”的事例,语言清新自然,生动活泼,包容的意义便在这娓娓话语中不言而喻了。

【精题解析】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作文。

“大鱼吃小鱼”,这是大自然的规律,然而科学家通过一项特别实验,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:

他们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半,首先在鱼缸的一半放进了一条大鱼,连续几天没有给大鱼喂食。之后,在另一半鱼缸里放进了很多条小鱼,当大鱼看到了小鱼后,就径直地朝着小鱼游去,但它没有想到中间有一层玻璃隔着,所以被玻璃顶了回来。第二次,它使出了浑身的力气,朝小鱼冲去,但结果还是一样,这次使得它鼻青眼肿,疼痛难忍,于是它放弃了眼前的美食,不再徒劳了。

第二天,科学家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,小鱼们悠闲地游到了大鱼的面前,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了,眼睁睁地看着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……

请就“心中的玻璃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。

[注意]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。试题引用的材料,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。②立意自定。③文体自选。④题目自拟。⑤不少于800字。⑥不得抄袭。

解析:很多人心灵中也有无形的“玻璃”,让他们不敢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念,或者在挫折面前也采取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的态度。一个人要走向成功,就要不断地打碎心中的这块“玻璃”,超越无形的障碍!

励志句子-lizhijuzi.cn激励人生,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~

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,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,文章:万事开头难_高中写作技巧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izhijuzi.cn/1643.html

(0)
上一篇 2024年3月10日 下午3:38
下一篇 2024年3月10日 下午4:56

相关推荐

  • 中考命题作文写作辅导_如何写好中考作文

    命题作文的回归 命题作文曾经一度独领风骚几十年,但随着各类作文命题的百花齐放,命题作文所占比例迅速下降,到2004年所占比例只有4%。但从最近五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来看,命题作文的…

    中考作文指导 2024年5月24日
  • 如何写好记叙文_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

    如何写好记叙文_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(一)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,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、范围、中心,确定文章的体裁、题材、字数要求,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,合理布局谋篇…

    中考作文指导 2024年6月5日
  • 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:写事技巧

    写事要求清楚、具体。一件事情的发生,总离不开时间、地点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记叙文六要素”。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,才能让读者明白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3年12月6日
  • 专家浅谈中考作文该写些什么_中考考场作文指导

    关注高考、中考作文多年,总觉得如今中学生应试作文程式化问题很严重,为文造情、装腔作势而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,尤其是中考生的文章。不少被各类刊物或网上登出来的所谓“范文…

    中考作文指导 2024年5月7日
  • 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写法_关于散文的高中作文指导

    散文,是一种自由、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。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、亲切的形式,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。阅读和欣赏散文,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,又要认真分析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3月17日
  • 人物外貌描写攻略_小学写人作文指导

    我们的作文中并不缺乏人物外貌描写,但缺乏形象的描写,更缺乏与文章内容水乳交融的人物外貌描写。本文针对人物外貌描写的常见问题,谈一谈如何形神兼备地写出人物形象。 一是描写模糊,不够清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3年10月21日
  • 如何积累习作素材_小学作文指导

    讲套话,编文章。这是我们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常见的现象。 出现这种现象,是因为学生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说,无事可写,无情可抒。这里的“无话”“无事&r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3年11月4日
  • 高中写景状物的小技巧

    1、分类描写法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,如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等,或不同方面,如形状、颜色、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。因此描写时,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,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3月23日
  • 如何起作文题目?_高考作文写作技巧

    一篇好的作文,标题也很重要,以下是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:如何起作文题目?供同学们参考学习。 今天教大家一种超冷门的起高分作文标题的方法:回目式标题。没听说过?没关系,看完这篇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8月4日
  • 如何让议论在记叙文中以理动人_高中写作指导

   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体,一般不宜发表议论。但有时在关键地方发几句议论,用以点明观点,可起到以理动人的作用。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因事、缘人而发,是在叙事写人过程中,作者受到某种触动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3月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