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浅谈中考作文该写些什么_中考考场作文指导

关注高考、中考作文多年,总觉得如今中学生应试作文程式化问题很严重,为文造情、装腔作势而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,尤其是中考生的文章。不少被各类刊物或网上登出来的所谓“范文”,往往文字漂亮、空灵、玄妙,“风格”惊人的相似:文章开头来一段“题记”,再来三段或互不关联或似断似续的文字,这些文字从屈原、司马迁一路写到李杜、苏欧、郑板桥、王国维;从莎士比亚、歌德写到托尔斯泰、泰戈尔……读这些文章令我们想起戏剧舞台上那些有板有眼唱京剧、昆剧、越剧的童星,他们拿腔拿调扮成人的角色,可仔细看看仍不脱稚腔。但那是在演戏,我们写作文可不是演戏。

用大文化笔调写考试作文不恰当

批评中学生试图用漂亮的文字掩饰空洞、浅薄的内容或许是不公正的,但试图以漂亮文字取悦阅卷老师,其目的却是很明显的。但这能全怪我们的孩子吗?考试评价是个风向标,而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。况且教科书中入选的一些所谓当代散文大师的作品也多这类风格。

用“空灵”的大文化的笔调去写考试作文是不恰当的。尤其对初中生来说就更不可取。初中生写作主要文体是记叙文,新课程标准要求:“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”。所谓内容具体就需要有一定的人物和故事,通过人、事表达真情实感。

但是从笔者近年来两次参与的中考阅卷看,中考优秀文章能用朴实文笔写上感人故事的文章越来越少,代之而起的是“大文化”的“抒情”文章。当代有位作家说过:“记叙文写出个故事来,议论文讲出个道理来,就不知道抒情文抒出个什么东西来。”我很同意这句话,如果我们初中生写惯了夹叙夹议、抒情、空灵的文字,将来就既不会写具体生动的记叙文,也不会写说理透彻的议论文。近日笔者作为评委参加一次作文竞赛的评审,读了不少高中生的文章,也有这类过于追求辞藻而缺少实质内容的倾向。

让中考生们写些什么呢?

我们应当怎样指导初中生写作?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。

首先,鼓励孩子们写真话、实话、心里话,而不说假话、空话、套话。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,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评价标准。从小培养好的文风对做人是十分重要的。试想一个从小学会说假话、空话、套话,学会见风使舵,揣摩上(老师)意,目的只是为了骗取高分,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?一个国家、民族的中小学生作文假话、空话连篇,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堪忧的。所以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、朱自清等一贯强调:学作文其实也是在学做人。因此命题要返璞归真,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,要具体真实。这几年中考题目在这方面作了改进,但考试评价方面似乎仍需努力。

其次,应当落实到平时的指导中去。有人说老是让学生写父母、祖父母,写亲情题材太老了,我觉得这话不正确。文学作品中“战争、死亡、爱情”是永恒的主题,虽然一段时间有人不承认,但所有作品终究脱不了这个范围。那么我要说“家庭、亲情、师生情、同学情”也应该成为中考作文的“永恒主题”,应该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旋律。其实只要留心观察,生活中绝少不了新的题材。同样写爷爷奶奶,今日一批爷爷奶奶与二、三十年前就不一样。当年那些老人颤颤巍巍送孩子上学,如今他们可能潇洒地在公园打拳、跳舞。上世界八十年代时的那些家长们忙于补文凭、考外语、会计,如今的那些家长可能在忙于购车、股票、带领孩子上“奥数班”。如果以《荧屏前的争论》为题,想一想九十年代家庭里的论题和今天的家庭里的论题又不一样。可见只要留心观察,年年月月都有新东西写。

第三,老师、家长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材料的习惯,鼓励他们从生活中找素材,不要老是打开电脑找范文,去写李白、杜甫。叶圣陶先生在《拿起笔来之前》说:写文章难不难,决定于动笔之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。他提出要让学生养成三种习惯:一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;二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;三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。这三条原则在我看来并未过时,也不会过时。具体地说:除了规定作文以外,教师、家长可以让孩子养成写

观察日记、读书笔记的材料,这有三大好处:一是锻炼语言能力,二是积累写作材料,三是养成自律的习惯。无论在电脑上或用笔记本,每天写一点东西,日积月累,材料就多了,习惯也就养成了。如今的孩子往往从初一起就盯着中考试卷,“夸父追日”般做习题,做那些使人一头雾水的“分析题”,挤掉了读书的时间,弄倒了学语文的胃口,让他们一读语文就有压迫感、屈辱感,怎么能让他们有兴趣做好作文?

最后,要让孩子们学会描写。描写是展示人物的最好办法,写记叙文最好少用直观评论,更不要用貌似深刻的哲理概括,东一榔头,西一棒子。怎样学会描写?我建议读读鲁迅、丰子恺、冰心、叶圣陶的散文。正像鲁迅所说的:“好的作品告诉你应该怎么写。”这里说一下,埋头苦干“独学而无友”是永远写不出好文章来的。取法乎上,才能得益乎中。如果阅读的面仅仅限于教科书或网上片段的文字,永远不可能写出一篇结构完整、内容具体、形象生动的记叙文。所以泛读是写作的基础。“劳于读书,逸于作文”,如果书读得多了,文笔自然会流畅起来,否则捉襟见肘,下笔自然枯窘。

励志句子-lizhijuzi.cn激励人生,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~

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,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,文章:专家浅谈中考作文该写些什么_中考考场作文指导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izhijuzi.cn/1983.html

(0)
上一篇 2024年5月7日 上午12:10
下一篇 2024年5月7日 上午2:13

相关推荐

  • 中考作文复习系列:选材与剪裁

      选材与剪裁   经过审题、立意,明确了“任务”、确立了“主旨”和“方向”。下一步应当考虑的就是&ldqu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7月21日
  • 中考满分作文的10个小技巧_初中作文写作技巧

    1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擅长形象思维、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,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。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。 2、精写前几段,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,要出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1月24日
  • 怎样写记事作文_记叙文的写法指导

   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,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、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,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。 写谁(作文对象):发生在活动场地、竞赛等事情。写什么(作文目的):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10月15日
  • 记叙文怎么写_初中生写作指导

   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。中学生写作文,也不能脱离生活。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,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,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,总觉得无话可说。这是为什么呢?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。写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1月27日
  • 议论文对比阅读材料

    议论文对比阅读材料 你该相信谁 人生的路程我们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,在这其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,朋友亲人就免不了出出主意这时我们该听谁的呢?是他们中的某个人,还是自己解决? 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11月10日
  • 如何写好哲理诗意性中考作文题的技巧(三)

    三、构思:虚实相生,灵活转换。 要写好哲理诗意性文题,思绪有时要在现实与回忆中自由穿梭,还要注意把握好线索,有时需要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……这无…

    中考作文指导 2024年6月1日
  • 演讲稿的主要特点_高中作文指导

    第一、针对性。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,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。它为了以思想、感情、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,打动听众,“征服”群众,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。所谓针对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3月27日
  • 作文写作应多写真实的感情_写作指导

    作文写作应多写真实的感情_写作指导 有些同学常叫作文难,对着作文题目感到无从下笔,想了半天,也写不出几行字。于是,心生一计,把“作文选”中看来的写一篇给老师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3年11月18日
  • 考场作文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_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

    记人的记叙文离不开事件,但写事的记叙文和记人的记叙文写事着眼点和思路不完全一样。记人的记叙文着眼在人,以人为主,文中写的一件事或几件事都是为表现人的思想性格服务的。写事情并不要求完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7月27日
  • 什么是吴国

    吴国是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,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,由周朝的姬姓家族所建。以下是对它的详细介绍: 起源发展 起源背景:吴国的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,其国境主要位于今天的江苏、安…

    作文指导 2024年10月14日